黄花菜及其他蔬菜病害 |
黄花菜病害
系统发生,叶面绿色分布不匀
被害株矮小,叶片现深浅不均的褪绿斑或枯斑,叶子卷曲,花畸形,或花瓣上现淡褐色梭形斑,或致花不能正常开放。有些病株初现轻花叶,后发展为条斑或斑块,严重的叶子黄化扭曲 | ||
![]() |
||
黄花菜病毒病 | ||
发生在根茎基部
近地面茎基部易发病,病株外叶茎部初生水溃状褐色斑,后渐扩大,略凹陷或呈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在菌丝层上长出许多黄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 | 幼苗或成株均可发病。初在须根表皮出现浅褐色病变,后变褐凹陷,绕根扩展1周后,致根干枯,染病株根系不发达,地上部矮小,叶色变淡 | |
![]() |
![]() |
|
黄花菜白绢病 | 黄花菜根腐病 | |
发生在叶和花葶上
叶初生白色小斑点,渐变为黄褐色条斑,边缘有赤褐色晕纹,在外层病健交界处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环,严重的致叶片黄枯;花梗染病初生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褐斑,严重时病斑扩大、坏疽,有的融合成不规则状,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 | 叶初生淡黄色小斑,后呈椭圆形大斑,边缘深褐色,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淡红包霉状物。花薹染病初产生很小的褐色小点,后扩晨成中间凹陷的边缘暗褐色纺锤形至椭圆形斑,中间棕褐色,病斑环花薹一周后,花薹干缩枯死 | |
![]() |
![]() |
|
黄花菜褐斑病 | 黄花菜霉杆病 | |
开始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泡状斑点,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很多夏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盖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如叶片上孢子堆较多时,全叶变黄。后期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的冬孢子堆 | 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病斑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内部呈深褐色,有时多个病斑连成褐色条斑,或从叶尖向下扩展,致局部叶片枯死。花薹染病,多在距地表35厘米处呈水渍状病变,后变褐色至深褐色长圆形或椭圆形斑,呈赤褐色枯死 | |
![]() |
![]() |
|
黄花菜锈病 | 黄花菜叶枯病 | |
发生在叶片上
叶上病斑长条形至不规则形,灰白色或浅褐色,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后期病部生出小黑粒点 | ||
![]() |
||
黄花菜炭疽病 | ||
其他蔬菜病害
黄秋葵病害
全株受害,尤以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小,结实少或不结实 | 初在叶面上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间呈淡灰白色,周缘深褐色至黑褐色,较宽,后期病斑上生出很小的黑色小粒点 | |
![]() |
![]() |
|
黄秋葵病毒病 | 黄秋葵叶斑病 | |
霸王花病害
主要为害茎节基部,初生水渍状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皮层呈软腐状,病部及地际土面处常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茶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拔出病株,可见根部腐烂 | 茎节初现淡黄色至黄褐色水渍状不定形褪绿斑,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患部逐渐软化腐烂,后仅留一层干枯的皮或只剩茎髓,终至全株腐烂枯萎,湿度大时患部可现粉红色霉状物 | 茎节病斑半圆形、近圆形至不定形,较大型,长径常可达数厘米,污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色较深,斑面具波状云纹,其上还可见散生或近规则排列的针头大小黑点 |
![]() |
![]() |
![]() |
霸王花白绢病 | 霸王花枯萎腐烂病 | 霸王花炭疽病 |
款冬病害
幼苗或成株根茎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渐蔓延扩展,在病部及土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其上形成很多白色的小菌核,后随菌核增大至油菜籽大小时,颜色亦变成深褐色 |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5~20mm,中间褐色,边缘紫红色,不整齐,上生褐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 |
![]() |
![]() |
|
款冬白绢病 | 款冬褐斑病 | |
车前草病害
主要为害叶片。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形成白色至污白色近圆形斑,有时互相融合,致病斑连成一片或布满叶面,后期在白色至污白色粉斑上长出黑色小粒点 | 初在叶面上侧脉之间现黄绿色褪色斑,受侧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叶背面在病斑上生灰色霉状物 | |
![]() |
![]() |
|
车前草白粉病 | 车前草霜霉病 | |
山葵病害
初生近圆形黑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大小0.5~1.5cm,病斑暗褐色至绿褐色,蛇眼状,互相融合后成不规则状 | 初在叶面上产生浅绿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变黄,叶背面现白色脓疱状斑,疱斑向外隆起,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状物 | |
![]() |
缺 | |
山葵(茎点霉)黑胫病 | ||
反枝苋病害 | 芦荟病害 | |
叶面初现不规则褪色斑块,叶背生圆形至不定形白色疱状孢子堆,直径1~10mm,严重时疱斑密布或连合,叶片凹凸不平 |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凹陷、色浅,边缘暗褐色,穿过叶片两面,呈薄膜状或穿孔,在叶两面的病斑上有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多现粉红色粘孢子团 | |
![]() |
![]() |
|
反枝苋白锈病 | 芦荟炭疽病 | |
马齿苋病害 | 蕺菜病害 |
叶片上先生黄色斑块,边缘不明显,叶背面长出白色小疱,小疱破裂后散有白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孢子囊 | 在茎部或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变软,湿度大时病部及植株附近长出白色菌丝或黑色鼠粪状菌核 | 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变黄,地下茎遍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逐渐软腐,在布满菌丝的茎及其附近地表上产生大量油菜籽状菌核 |
![]() |
缺 |
![]() |
马齿苋白锈病 | 马齿苋菌核病 | 蕺菜白绢病 |
土当归病害 | 暗紫菜豆病害 | |
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四周浓黑褐色,中间稍带淡褐色,融合后形成大病斑,大的直径约1cm,严重时大部分叶片染病,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 病株叶片变细小,整株藤蔓细弱,变小 | |
![]() |
![]() |
|
土当归褐纹病 | 暗紫菜豆丛枝病 | |
薏苡病害 | 苜蓿病害 | |
当植株长到9~10片叶时,穗部进入分化期后,叶片开始显症,多表现在上部2~3片嫩叶上,在叶片或叶鞘上形成单一或成串紫红色瘤状突起,后变褐呈干瘪状,内生黑粉状物 | 叶片明显变小,成为耳状叶,腋芽丛生,严重的节间缩短致枝叶丛生成球状,根部生长缓慢,须根很少,根瘤形成受阻,植株生长细弱,叶片黄化 | |
![]() |
缺 | |
薏苡黑穗病 | 苜蓿丛枝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