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白绢病

     又称 黄花菜茎腐病.

    症状  近地面茎基部易发病,病株外叶茎部初生水溃状褐色斑,后渐扩大,略凹陷或呈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蔓延在植株基部或附近土壤中,后在菌丝层上长出许多黄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植株叶片逐渐枯黄,菌丝从外部叶片向内部蔓延,致整株干枯。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Kimb.。生育期中产生的营养菌丝白色,有明显缔状连结,菌丝每节具两个细胞核,在产生菌核之前可产生较纤细的白色菌丝,细胞壁薄,有隔膜,无缔状联结常312条平行排列成束。菌丝细胞壁成纤维状,菌丝尖端前有酸性磷酸水解酵素的活性,大多被包围在各式不同的液泡中或溶素体中,此外可见核、核仁、肉质纲、边体等。菌丝内的隔膜是典型的桶状隔膜,隔膜共5层。在没有特定影响因子时逐渐形成菌核。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适温24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檀株茎基部伤口或直接侵入,也可通过流水传染到邻近植株上。该菌要求较高温度,67月易发病,湿度大、排水不良、植株过密发病重。剂州花、茶子花、细叶子等品种不抗病。

    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块,秋季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醇素菌沤制的堆肥,土壤偏酸时应施用生石灰100150kg,使其调节到中性。(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甲基立枯肆乳油800900倍液或so%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