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山药病害

甘薯病害

一发生于根茎基部和薯块

病株表现萎黄,块根、茎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丝,白色或紫褐色,似蛛网状,从外向内腐烂,后仅残留外壳 薯苗在茎的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稍有凹陷,发病重时,幼茎,种薯变黑腐烂,移载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基部变黑腐烂,枯死,薯块受害,多在伤口处出现黑色病斑,中央稍有凹陷,轮廓清楚,病部薯肉变青褐色或墨绿色,且味苦,有毒 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
甘薯紫纹羽病 甘薯黑斑病 甘薯根腐病
     
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  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 苗期染病出苗率低、矮小、发黄,纵剖茎基部,内见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茎蔓染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块根染病因侵染源不同,症状出现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
甘薯疮痂病 甘薯茎线虫病
   

二发生于茎叶

苗期染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变黄,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 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红褐色,后转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 苗期染病株高20cm左右顶端13片叶萎蔫,后整株枯萎褐变,基部黑烂;成株期染病见于定植后,健苗栽后半月前后显症,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病株于晴天中午萎蔫呈青枯状,发病后期各节上的须根黑烂,易脱皮,纵切基部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
甘薯枯萎病 甘薯叶斑病 甘薯瘟病
     
叶片产生褪绿斑点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 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 主蔓萎缩变矮,侧枝丛生,叶色浅黄,叶片薄且细小,叶片上缺刻增多,侧根、须根细小、繁多。苗期染病结薯小或不结薯;中后期染病,薯块小且干瘪,薯皮粗糙或生有突起状物,颜色变深,病薯块一般煮不烂,失去食用价值
甘薯病毒病 甘薯丛枝病
   

三发生于薯块

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 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块根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 受冻部多呈水渍状,其切面常溢出乳汁状物,受冻薯块的部分组织产生硬核状物,薯块无光泽,剖开后可见接近薯皮处的薯肉很快变褐
甘薯黑痣病 甘薯软腐病 甘薯冻害
     

四营养失调性病害

老叶先变黄,幼芽色变浅,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短,茎蔓变细,分枝少,叶型小,叶片少,茎和叶柄变紫,叶边缘、主脉呈紫色,老叶脱落,后全株发黄 幼芽、幼根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叶色暗绿或缺少光泽,茎蔓伸长受抑,茎变细,老叶现大片黄斑,后变紫色,叶片脱落 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叶柄缩短,老叶易显症。初发病时,叶尖开始褪绿,逐渐扩展到脉间区,只有叶子的基部一直保持着绿色。后期沿叶缘或在叶脉间出现坏死斑点,致叶片干枯或死亡
甘薯缺氮症 甘薯缺磷症 甘薯缺钾症
     
节间缩短,叶柄弯曲,尖端发育受阻且略歪扭。老叶变黄色,早落。块根瘦长或呈畸形怪状,表皮粗糙。严重缺硼的,块茎往往产生溃疡状,表面覆盖着一些硬化的分泌物。有时也可能形成内部腐烂 幼叶淡绿色,有些老叶片上还产生红色区域 老叶叶脉间由边缘向里变黄,叶脉则仍保持绿色。缺镁严重的,老叶变成棕色且干枯,新长出来的茎则呈蓝绿色
甘薯缺硼症 甘薯缺钙症 甘薯缺镁症
     

薯蓣(山药)病害

主要发生于叶片

叶面上生褐色小点,后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610mm,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情严重的,病叶干枯,全株枯死 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小25mm,后期病班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 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发生在叶片边缘或中部,叶片两面都有,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山药斑枯病 山药斑纹病 山药灰斑病
     
叶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22lmm,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山药薯蓣色链格孢褐斑病   山药围小丛壳炭疽病
     

发生于根茎基部

染病植株多叶色不正,叶脉附近退绿或叶缘坏死,最后全株死亡块茎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黄褐色、深褐色病斑,组织内部腐烂 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正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
山药根腐病 山药镰刀菌枯萎病
   

主要发生在块根上

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支根最易受害。地下茎(根)形成根结肿瘤、发杈等畸形重病株地上部分生长衰弱,夏季中午太阳强烈时,植株如同缺水萎蔫状。 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24mm,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23mm,最深为1cm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山药根结线虫病 山药红斑病
   
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份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初期在块茎的伤口产生大小不等的白色絮状菌丝团,后渐发展成浅蓝色霉层,病部软化,最后干缩
山药镰孢褐腐病 山药青霉软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