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痣病

    症状 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薯毛链孢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 et halst. ex arter。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或稍着色,圆形至长圆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2) 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3)必要时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春薯可适当晚栽,能减轻黑痣病发生。(4) 对无病薯块也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注意不要用复方多菌灵或复方甲托,以免有效成份不够,影响防治效果。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10厘米)10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5) 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