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灰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发生在叶片边缘或中部,叶片两面都有,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山药大褐斑尾孢 Cercospora dioscoreae Ellis et Martin.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可带菌。病原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之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易引起发病。保护地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露地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均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重茬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拉秧时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2)合理密植,适当加大行距,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3)保护地栽培要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适时通风降湿排湿,防止田间湿度过大(4)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5)化学防治:突出“早”字,发病初其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56天喷施1次,连喷3次。

山药灰斑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