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笋瓜病害

金瓜(金丝瓜)病害

主要发生在苗期

近地面处的茎基部,现黄色水浸状病斑,后病部变为黄褐色,常缢缩倒伏,在病部或周围土壤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整形或近椭圆形暗褐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1周后致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
 
金瓜猝倒病   金瓜立枯病
     

全株系统发病或主要发生在根茎基部及茎上

花叶型,先在新叶上现出明脉或褪绿斑点,后随之出现花叶,严重的叶片失绿或仅残留几个绿点或顶部叶片呈鸡爪状
黄点型.在叶缘或近叶柄处产生黄色小点,后扩散至全叶.致叶片呈泡泡纱布状向叶背卷缩,重者叶片黄化
开花结果后,初仅部分或植株一侧叶片中午打蔫,似缺水状,早晚能复原,后萎蔫叶增多,逐渐蔓延至全株,坐瓜后,发育缓慢萎蔫,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褐变 病斑梭形至椭圆色,褐色至灰褐色或仅中央褪为灰褐色,病部可见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有时病部溢有琥珀色树脂状胶质物
金瓜病毒病 金瓜枯萎病 金瓜蔓枯病
     

茎叶花果各部位均有发生

为害叶片、茎蔓和近成熟果实。果实染病,初在近地面处现黄褐色水浸状斑,后病部凹陷,生有白色棉絮状霉,致病瓜腐烂 为害金瓜的花、叶片、幼果及较大的果实。叶片染病一般由脱落的病花落到叶面上以后,引起叶片发病,形成大型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表面生少量灰霉 侵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病斑褐色,周围具黄晕圈,症斑多时全叶枯死。茎蔓、叶柄染病病斑长圆形,稍凹陷。果实染病病斑褐色,凹陷,轮生小黑点,潮湿时表面具淡红色粘状物
金瓜绵疫病 金瓜灰霉病 金瓜炭疽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先在病叶正、背两面生出白色霉点,后扩展成近圆形的白色粉斑,而后形成边缘不大明显的白色粉区,后期白色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 叶片上起初出现浅绿色斑,后变黄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带有棱角,大小26mm,菌丛生于叶背,淡灰色,稀疏 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淡白色至褐色小圆形病斑,扩展后常现同心轮纹,叶背面病斑上可见明显的褐色边缘,病健部分界明显 叶片染病病斑多角形,初为水浸状,渐变褐色,中间变薄,半透明,质脆易裂,脱落穿孔,受叶脉限制,大小25mm,病斑多时可汇合成一大斑块
金瓜白粉病 金瓜霜霉病 金瓜黑斑病 金瓜细菌性角斑病
       

发生在果实上

为害幼嫩果实。病菌从花蒂侵入,致病果从外部开始变褐,后迅速软腐,外部有白茸毛,后变黑褐色,具恶臭味   为害花和果实,病部生出黑霉,严重时整个果实和花全部变为黑褐色,果实逐渐腐烂
 
金瓜褐腐病   金瓜曲霉病
     

笋瓜病害

发生在叶片上

叶绿素分布不均,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斑驳花叶,有时沿叶脉叶绿素浓度增高,形成深绿色相间带,严重的致叶面凹凸不平,脉皱曲变形 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和叶柄上,初生白色圆斑,后扩展生长满全叶,致叶片黄桔或卷缩,秋季霉斑逐渐变成灰白色,其上长出黑色小粒点 初生近圆形至不整形水渍状小斑点,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呈淡灰褐色,边缘明显,表生褐色小粒点
 笋瓜花叶病 笋瓜白粉病 笋瓜叶点病
     
发生在根茎基部 发生在花果上
成株发病茎基部纵裂或部分叶片中午羹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后全部萎蔫,最后植株枯死。干燥后呈黑褐色,有的出现纵裂,常溢出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为害花和幼果,初呈湿腐状,上生一层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从花器蔓延到幼果,引起花器枯萎,果实烂腐
 
笋瓜枯萎病   笋瓜花腐病
     

植株各部位均有发生

为害叶片和茎蔓,果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在叶面上形成黑褐色、具同心轮纹不规则病斑。果梗和茎染病,先在表皮层形成似疮痂状病斑,后有褐色胶状物从表皮溢出。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病斑,中间呈褐色枯死,发病后期病斑则成开裂星状或不规则   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苗期染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可见溢有粉红色粘状物。茎蔓染病初生褐色至黑褐色凹陷斑。成株叶片染病,病斑褐色,四周具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全叶枯死。果实染病亦生褐色凹陷斑,轮生黑色小粒点
 
笋瓜蔓枯病 笋瓜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