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金丝瓜)立枯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育苗后期、育苗盘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或直播田。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整形或近椭圆形暗褐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1周后致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猝倒病发病迅速,该病病程进展较慢,病部具不明显或明显的轮纹及浅褐色珠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别于猝倒病。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G-4菌丝融合群。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巳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4 HG-IAG-4 HG-I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冬瓜、节瓜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2)苗期喷洒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3)用种子重量0.2%40%拌种双拌种。(4)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40%拌种双粉剂,也可用40%拌种灵与福美双1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克。药土处理方法同猝倒病。立枯病单发区,单用拌种灵防效不高,须混入等量福美双方可奏效。也可采用氯化苦覆膜法,即整畦后每隔30cm24mm的氯化苦深施在1015cm处,边施边盖土,全部施完后用地膜把畦盖起来.1215天后播种定植。(5)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23升。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每平方米23升。也可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移栽灵混剂。视病情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6)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吴氏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Bacillus cereas做土壤、种子及繁殖织织处理,可防治立枯病。(7)靠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生丝核菌果腐病,最好用草绳做成圆圈把瓜垫起,也可喷洒上述杀菌剂进行防治。此外还可选用15%消灭灵(代铜制剂)水剂600倍液、4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采用种子包衣。采用种衣剂9-2号,对种子包衣技术是以种子为载体,将高效内吸杀菌剂、杀虫剂及微量元素、激素等借助成膜荆包衣种子表面,迅速固化成不易脱落的药膜,种子播种后吸水发芽、出苗、生长、种衣剂上的有效成份逐渐被根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对地上、下的病菌、害虫、老鼠均有防治作用。黄瓜种衣剂9-2号对蔬菜瓜类均有效。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x100/20)=2.5克≈2.5(ml)2.5ml可拌100克种子。商品有效浓度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