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斑螟

  别名 豆荚螟  豇豆荚螟  大豆荚螟  洋槐螟蛾  槐螟蛾

  学名  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 鳞翅目 螟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24mm。全体灰褐色。复眼大,黑褐色。下唇须长而向前伸出。触角丝状,雄蛾鞭节基部有1丛灰白色鳞毛。前翅狭长,混生黑褐、黄褐及灰白色鳞片,沿前缘有1条狭长的白色纵带,近翅基1/31条金黄色宽横带,此带内缘的鳞片厚而色深。后翅黄白色,沿外缘褐色。雄蛾腹部末端钝形,有长鳞毛,雌蛾腹末圆锥形,鳞毛少。卵:椭圆形。长径约0.50.8mm,短径约0.4mm。表面密布不规则的网状刻纹。初产时乳白色,渐变红色,孵化前一天红斑消失,呈淡黄色。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体长0.62mm,淡黄色。2龄体长26mm,黄白色,前胸背板与头壳相连。3龄体长69mm,灰白色,前胸背板与头壳分离。4龄体长913mm,灰绿色。5龄体长1418mm,体背紫红色,腹面及腹部背面两侧呈青绿色。45龄幼虫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老熟幼虫体毛长,褐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气门下线均明显,腹足趾钩双序全环。结茧后体色转为黄绿色。蛹:体长910mm,宽约3mm。初化蛹为绿色,后变粉红色,23小时后变为黄褐色,翅芽黄绿色,羽化前为深褐至黑褐色。触角和翅伸达第5腹节后缘,腹端有钩刺6根。

  生活习性 豆荚螟在江苏一年发生五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田内入土结茧越冬,也有少数未脱荚幼虫带至晒场附近土下越冬。淮北地区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后在豌豆、箭舌豌豆、毛叶苕子、野豌豆等豆科植物上产卵繁殖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为害春大豆、黑豆和刺槐。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迟播春大豆、早播夏大豆、早播绿豆和柽麻。第4代幼虫主要为害夏播大豆、早播春大豆、绿豆及留种柽麻。第5代幼虫主要为害迟播夏大豆、秋大豆及迟播绿豆等。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入土结茧越冬。成虫对黑光灯有趋性。白天潜伏于寄主叶背或杂草间,夜间活动。羽化当日即可交尾,隔日开始产卵,卵多产于萼片下或豆荚上,一般一荚只产1粒卵,少数有23粒,豆荚多毛品种落卵多。初孵幼虫在荚面爬行13小时,后在荚面吐丝结一白色薄茧,藏于其中,经68小时,咬穿荚面蛀入荚内,蛀入孔多在豆荚侧面或豆粒间凹陷处,外面留有丝囊。每幼虫一生可食豆45粒,食料不足时转荚为害,转荚入孔处皆有丝囊。幼虫除食害豆粒外,有时还蛀食叶柄和豆茎。老熟幼虫在荚上咬一圆孔,出荚入土作茧化蛹,茧外粘有土粒。豆荚螟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1530℃范围内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以日平均温度3032℃时为最适,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高温干旱是促使豆荚螟猖獗发生的重要因素,淮北地区有“旱年生虫,雨年虫少”的经验之谈。温度高有利于加速各虫态发育,使发生期提前。发生期雨水多,土壤水分饱和,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则田间蛾、卵量减少,为害轻。 豆荚螟有转移寄主为害的特点,全年各世代发生期如均存在适宜的寄主植物,发生就重。尤其是早春世代,春大豆开花结荚前,豆荚螟先在豌豆、毛叶苕子等豆科植物上发生,如这类寄主面积大,则转入豆田为害的虫源增多。在同一地区,种植春、夏、秋不同熟性的大豆品种,也有利于豆荚螟世代的连续繁衍和虫量积累,使为害加重。一般结荚期长的品种比结荚期短的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比荚毛少的受害重。大豆幼荚期与成虫产卵期相吻合受害重,不吻合的为害则轻。一般壤土地比粘土地为害重;地势高土壤湿度低的田块受害重,地势低湿度高的田块受害轻。天敌有赤眼蜂,小茧蜂(体外寄生)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r-orbitalis (Cameron),豆荚螟姬蜂Gryptus riduatorius Fabtius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发现有真菌、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寄生于幼虫或蛹。

  为害特征 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轻则造成残破,重则全荚豆粒被吃空。豆粒被虫粪污染后,易发褐霉烂。豆荚螟为害品质损失大于产量损失。

  寄主 大豆  豌豆  扁豆  绿豆  菜豆  豇豆  苕子  柽麻  决明  刺槐等60多种植物。

  分布 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

  防治方法 (1)选育推广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的抗虫品种。(2)实施大豆与水稻水旱轮作或与玉米间作,避免大豆与紫云英、苕子等豆科植物连作。(3)灌溉灭蛹。豆荚螟化蛹盛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既是消灭虫蛹的有力措施,又能增产。(4)调节播种期,错开大豆幼荚期和成虫产卵高峰期。如淮北地区改春播大豆为夏播大豆或晚春播,使结荚期推迟到8月上旬,落在二代豆荚螟卵盛期后面,也可避免二代幼虫的为害。(5)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23hm2大豆田设置一盏诱虫灯诱杀成虫,可减少落卵量3050%(7)成虫盛发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ml,对水23kg,喷拌干泥土1015kg,均匀撒施在田间。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大豆间种高梁时不宜使用。或用90%晶体敌百虫75g,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ml,或2%杀灭菊酯乳油30ml,对水4050kg喷雾,或对水10kg弥雾。(8)幼虫孵化高峰期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ml,或2%杀灭菊酯乳油30ml,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ml,对水4050kg喷雾,或对水10kg弥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