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谷螟

    别名  印度谷斑螟  印度谷蛾  印度粉蛾  枣蚀心虫  封顶虫

    学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  鳞翅目  螟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mm,翅展1318mm,身体密布灰褐色至赤褐色鳞片,两复眼间具一向前方突出的鳞片锥体。前翅长三角形,基部2/5赭白至淡赭色,内横线较宽,不规则.外侧锈赭至红褐色,翅中域暗褐色,亚端线不明显略弯曲,与翅外缘平行,淡铅灰色;后翅三角形,淡暗褐色有闪光,翅脉及翅端域色深。卵椭圆形,黄白色,长0.4mm,一端具乳头状突起,卵面具细刻纹。老熟幼虫体长1013mm,胴部乳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稍带粉红色或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至红褐色。蛹长5.77.2mm,宽1.62.1mm,细长,赤褐色。喙不伸达第4腹节后缘,后足露出,触角端内弯,腹端具8对钩刺。

    生活习性  年生46代,北方34代,以老熟幼虫在室内阴暗缝隙中或壁角内越冬,翌春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即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面或包装物缝隙之中,每雌产卵39275粒,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钻入为害,开始在堆垛的表层,后向下移至下半部,幼虫期2235天,部分滞育幼虫能存活2年。幼虫老熟后爬到被害物表面或墙缝处结茧化蛹,蛹期1421天。完成1个世代需4060天。北京59月成虫陆续出现,连续发生为害严重。

    为害特点  幼虫吐丝结网,把被害物连缀成团,藏于其中为害,排出异味粪便,污染食物。大发生时往往连成1片白色薄膜,遮盖在包装物上。

    寄主  食性杂,主要食害豆类、干蔬菜、干果类、枸杞、菊花、、鲜枣、中药材、糖类、昆虫标本及稻、麦、食用菌等。

    分布在世界各地。

    防治方法  (1)清除虫巢,减少虫源。(2)仓房要安装纱门、窗,防止成虫飞进产卵。(3)必要时在仓库内挂布条。有条件的可用高温或低温处理。(4)大米、面粉等可套在密闭的塑料袋中,防止成虫钻入或产卵。(5)用磷化铝熏治。每200公斤平方米用56%磷化铝3.3(1),密闭3天后,再晾4天。必须严格遵守熏蒸的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人畜中毒。农户或小型粮库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玉米、粟、豆类、稻谷害虫,同时还可防止霉变,有效期2年,对已生虫的粮食,装入袋后一周,杀虫效果80%,二周后杀虫效果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