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蕈蚊

    别名  大蕈蚊

    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体长56mm,头淡黄或黄色。单眼2个,复眼较大,约占头侧面的12,靠近复眼的后缘有一前宽后窄的褐斑。触角褐色,中间到头后部有一条深褐色纵带直穿单眼中间。触角长1.4mm,基部2节黄色均具毛,第二节毛比第一节毛长一倍多,鞭节褐色14节。下颚须3节,褐色,第三节短于第一、第二两节之和。胸部发达,有毛,背板多毛并有4条深褐色纵带,中间两条长,呈“V”字形。前翅发达有褐斑,翅长5mm,宽1.4mm。足细长,基节和腿节均淡黄色,胫节和跗节黑褐色,胫节末端有1对距。腹部9节,15节背板后端均有横带,中部连有纵带。卵,褐色,椭圆形,顶端尖,背面凹凸不平,腹面光滑。初孵幼虫体长11.3mm,老熟幼虫1016mm。头黄色,胸及腹部淡黄色,共12节。从第一节至末节均有一条深色波状线连接。蛹初为乳白色,后逐渐变成淡褐色,最后变为深褐色。蛹体长5mm,宽2mm

    生活习性  成虫习性安静,常停下后很长时间不动,有趋光性,菇房的墙壁、玻璃上及灯光下容易见到。初孵化的幼虫到处爬行,头不停地摇动。幼虫期57天,平均5.4天,龄期35龄。幼虫有群居为害的习性,一丛平菇周围常有几十条幼虫。成虫寿命36天,平均4.5天。室温22.530.5℃,平均28.4℃的条件下,在室内饲养完成一世代需1221天,平均13.2天。雌虫卵量一般为50350粒,少者10粒,多者400粒。在阴湿山洞和地沟栽培蘑菇时容易发生,受害也重。幼虫一般都在料面表面为害,不深钻料内。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菇类的原基和菇蕾,被害的原基及菇蕾先萎缩,后渐枯死。幼虫还蛀食子实体,将菌柄蛀成孔洞。有时也将菌褶吃成缺刻,被害子实体很快腐烂。

    防治方法  (1)菇房的门窗和通气孔装纱门、纱窗,防治成虫飞入菇房再培养料或原基处产卵繁殖,减少虫源。人工捕捉。中华新覃蚊有群居习性,因成虫和幼虫比较大,所以采菇后清理料面时应注意捕捉幼虫。成虫有趋光性,常常飞到菇房窗上或灯光附近停息或交尾,可用蝇拍扑打。(2)发生严重时,喷洒敌百虫1 000倍液,对幼虫的致死率为100%,而对蛹为90%500倍的敌百虫液对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