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
别名 灰稻虱
学名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同翅目 飞虱科
形态特征 成虫:有长翅型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体长3.5~4mm,短翅型成长体长2.4~2.6mm,头顶四方形,稍突出于复眼前方,额以中部最宽,侧脊弧形。雄虫体黑褐色,雌虫黄褐色。头顶前半两侧脊间、面部和胸部侧板黑褐色。头顶后半、前胸背板、中胸翅基片,额与唇基的脊,触角及足均为淡黄褐色。雄虫中胸背板黑褐色,雌虫中胸背板中域淡黄色,两侧具暗褐色宽条斑。雄虫腹部黑褐色,雌虫腹部背面暗褐色,腹面黄褐色。前翅淡黄褐色,透明,脉与翅面同色,翅斑黑褐色。卵:香蕉形,长约0.8mm,宽约0.2mm,卵帽底宽大于高,顶端钝圆。卵在产卵痕中露出如念珠状。若虫:多为五龄。五龄若虫体长2.7mm,长椭圆形,灰褐色,两侧深灰褐色,第三,四节各镶嵌1个淡褐色“八字”形斑纹,有明显的翅芽,前翅芽的尖端往往超过后翅芽的尖端。落水后足向后斜伸呈“八”字形。
生活习性 灰飞虱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在本省年发生5~6代,以若虫在三麦、绿肥田及杂草上越冬,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产卵于三麦及绿肥田的看麦娘、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上,4月下旬孵化,一代若虫多在三麦或禾本科杂草上生活,部分侵入附近的早稻秧田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一代成虫,时值三麦成熟,灰飞虱大量迁入中、晚稻秧田和早中稻大田产卵繁殖。灰飞虱能在本地越冬,能通过长翅成虫在小区域扩散,又有远距离迁飞的迹象。灰飞虱有趋光、趋绿和趋边行的习性,边行虫口密度远高于田中。稻田成虫可产卵于稗草,稗草上的卵量往往高于水稻5.2~11.8倍;在麦田,有时看麦娘上的卵量也高于麦株。雌虫产卵前期在26~29.8℃时为4~9天,短翅雌虫比长翅型短1~1.5天。产卵量短翅平均158.1粒,长翅产卵119.2粒。越冬代雌虫产卵量最高,平均每雌可达200多粒。卵多产于稻株下部叶鞘和叶片基部中脉的两侧组织内。抽穗后也有产在穗轴腔内。越冬代雌虫在麦子和杂草上多产卵于离地面2~15cm高的叶鞘组织中。若虫在稻田多栖息于离水面3~6cm处,抽穗后也有若虫移至植株中上部和穗上。越冬若虫耐饥力强,在平均温度8.3℃与9.6℃时,若虫的耐饥力分别为42.7天和54.8天。三龄若虫抗寒力强。灰飞虱传毒随病毒种类不同也有其不同特点。灰飞虱吸食条纹叶枯病株的汁液后即终身带毒,且能随世代繁殖传递,40个世代后仍具较强传毒能力;灰飞虱成若虫吸食黑条萎缩病株汁液后,亦具终生身带毒能力,能在若虫体内越冬,但不能随卵传递给下一代;灰飞虱吸食小麦丛矮病株的汁液后,即具传毒能力,以1、2龄若虫最易得毒,成虫传毒力最强,能在若虫体内越冬,但不能经卵传递;灰飞虱对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特性与黑条萎缩和丛矮病相似,不能经卵传递。带毒灰飞虱传毒均有间歇传毒的特点。获毒灰飞虱受病毒影响生命力下降,寿命缩短,卵量减少,孵化率下降,死亡率增高。灰飞虱耐寒怕热,最适宜的温度为23~25℃,温度超过30℃,成虫寿命短,4~5龄若虫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冬春温暖少雨,特殊低温(-5℃)持续时间短,有利于1、2代发生,发生早,虫量多。5、6月间气温适宜,食科条件好,种群密度增长快。7月中下旬盛夏期间高温干旱,虫口密度迅速下降,秋后气温降低种群又有回升,但食料条件不好,为害轻微。扩大冬小麦面积,稻麦连作,尤其是稻田套麦、麦田套稻的耕作方式,寄主条件适宜、食料丰富,有利灰飞虱的发生。秧苗和直播稻播种过早,氮肥用量过大,稻苗生长嫩绿,易诱集灰飞虱雌虫产卵。
为害特征 灰飞虱除成若虫刺吸为害外,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rsv)、黑条萎缩病(rbsdv)、小麦丛矮病(wrv)、玉米粗缩病(mrdv)、其传毒所造成的损失远大小直接吸食的危害。在灰飞虱发生密度很大的稻丛基部,常见由虫粪蜜露引发的煤病症状,少数年份甚至可在穗部出现煤黑穗现象。
寄主 水稻、野生稻、小麦、大麦、稗、假稻、李氏禾、双穗雀稗、看麦娘、结楼草、棒头草、牛筋草、千金子、白茅等多种禾本科杂草。
分布 全国各省区,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发生多。
防治方法 (1)采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又能抑虫防病的耕作方式,切忌稻麦、麦稻连续套种。(2)水稻秧苗尽量做到适期迟播 避免早播引起灰飞虱集中为害,传毒。(3)科学施肥,营养协调,浅水勤灌,健身栽培。(3)秧田期播后使用20目以上无色防虫网,阻断灰飞虱接触秧苗,防止吸食传毒。(4)麦田灰飞虱发生时很大时,在一代若虫发生盛期用药,亩用80%敌敌畏乳油200~250ml,拌和干细土25~30kg,在中午前撒入麦田,熏蒸防治。秧田期,或直播稻田早期应以防治迁入期的成虫为主,选用击倒性强的接触性杀虫剂,以防止传毒,小稻露青后即应开始防治,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50ml,对水40kg喷雾。为增加药剂持效期,可用长效剂与接触剂复配混用。稻田生长期可选用药效期较长的20%异丙威乳油150~200ml,或25%速灭威乳油150~200ml,或50%混灭威乳油100~150ml,或25%仲丁威乳油100~200ml,或50%仲丁威乳油50~100ml,或5%锐劲特悬浮液30~40ml,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45g,秧田对水40kg,大田 对水60~70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