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蓟马

    别名  棉蓟马  瓜蓟马

    学名  Thrips tabaci Lindeman  缨翅目  蓟马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mm.,黄褐色,背面色深。触角7节,复眼紫红,单眼3个,其后两侧有一对短鬃。翅狭长,透明,前脉上有鬃1013根排成3组;后脉上有鬃1516根,排列均匀。卵:乳白,长0.20.3mm,肾形。若虫:体淡黄,触角6节,第4节具3排微毛,胸、腹部各节有微细褐点,点上生粗毛。4龄翅芽明显,不取食可活动,称伪蛹。

    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年生34代,山东610代,华南10代以上。多以成虫或若虫在棉田土缝里或未收获的葱、蒜叶鞘及杂草残株上越冬,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春季葱、蒜返青开始恢复活动,为害一段时间后,便飞到棉等作物上为害繁殖。56月是为害盛期。成虫活跃,能飞善跳,扩散快,白天喜在隐蔽处为害,夜间或阴天在叶面上为害,多行孤雌生殖,雄虫少见。卵多产在叶背皮下或叶脉内,卵期67天。初孵若虫不太活动,多集中在叶背的叶脉两侧为害,一般气温低于25℃,相对湿度60%以下适其发生,78月间同一时期可见各虫态,进入9月虫量明显减少,10月早霜来临之前,大量蓟马迁往葱、蒜、白菜、萝卜等蔬菜田。杂草多的棉田或棉花与蓟马的越冬寄主于早春进行间作、套种或邻作的棉田,烟蓟马发生早,且为害重。主要天敌有小花蝽、姬猎蝽、带纹蓟马等。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棉苗的子叶、真叶和生长点等部位。小苗在长出真叶前生长点被害,形成不长真叶,子叶肥大的“公棉花”;棉苗长到2片真叶后生长点被害,生长点干枯死亡,但不变黑,形成“无头棉”,以后棉苗生出几个新芽,枝叶丛生,形成“多头棉”,减少结铃。叶片被害后,叶背面出现银灰色斑点,叶片增厚、皱缩、畸形,严重时干枯脱落,蓟马往往先沿叶脉附近为害。

    寄主  棉花、葱、蒜、苹果、李、梅、葡萄、柑桔、草莓、菠萝、烟草等。

    分布  几遍全国各地。

    防治方法  (1)棉田冬耕春翻,恶化棉蓟马的越冬生境。由于棉蓟马在棉田内外的寄主分布广泛,所以清洁田园对控制棉蓟马的发生基数也很重要。对于间套作棉田内的其它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将残枝老叶清除出田外,并集中销毁。天气如果持续干旱,则棉田内需灌水,既可抗旱,又可抑制棉蓟马化蛹。(2)3片真叶前百株有虫10头,4片真叶后百株有虫2030头,开始防治,也可与棉蚜一并兼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粉2537.5g,或52.5%唑蚜威乳油3050ml,或10%醚菊酯胶悬剂5060ml,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30ml,或25%甲萘威(西维因)可湿粉200300g,对水4050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