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地种蝇

    别名  灰种蝇  种蝇  地蛆  种蛆  菜蛆  根蛆

    学名  Delia platura (Meigen) 异名:Hylemyia cilicrura (Rondani) — Hylemyia cana (Macq.) — Hylemyia platura Meigen — Chortophila cilicrura Rondani — Anthomyia zeae Riley  双翅目  花蝇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mm;雄蝇暗黄色至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接触,触角黑色,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后足胫节内下方生有一列稠密、大致等长、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各腹节间有一黑色横纹,使腹背形成明显的小方块。雌蝇灰色或灰黄色,两复眼间距较宽,约等于头宽1/3;中足胫节的外上方生有一根刚毛,腹部背面中央纵纹不明显;成虫前翅基背毛均短,其长度不及盾间沟后背中毛的1/2。卵:乳白色,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弯内有纵沟陷,表面具网状纹。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8mm,乳白色略带浅黄色;头退化,仅有1对黑色口钩。整个体形前端细后端粗,腹末端呈截面,具7对突起,各突起均不分叉,第7对极小而且因着生在第6对中间的稍内侧,所以从上面有时看不到,第1对和第2对在等高位置,第5对与第6对等长。蛹:长45mm,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尾端可见7对突起。

    生活习性  由北而南年发生26(黑龙江23代,辽宁34代,陕西4代,江西、湖南56),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羽化的成虫在豆苗附近的土表上或黄瓜苗的根部产卵,孵化出的蛆即钻入作物的嫩茎内,使作物因水分不足而萎凋,以后逐渐腐烂枯死。本种以第一代为害严重,有些年份在秋天发生的第四代与萝卜地种蝇混杂发生为害白菜、萝卜。成虫以晴天中午前后最活跃,对未腐熟的粪肥及发酵的饼肥有很强的趋性。

    为害特点  蝇蛆在土中为害播下的蔬菜种子,取食胚乳或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在留种菜株上为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枯死。

    寄主  白菜、甘蓝、萝卜、葱、豆类及瓜类蔬菜。

    分布  除海南未详外,其他各省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  (1)预测预报:地蛆孵化后即钻入菜株,不易防治。因此,加强测报,抓住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是关键。通常采用诱测成虫的方法。诱剂的配方是1份糖、1份醋、2.5份水,加少量敌百虫拌匀。诱蝇器用大碗或小盆,先放入少许锯末,然后倒入适量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虫活动时间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效果和补充或更换诱剂。当盆内诱蝇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即为成虫发生盛期,应立即防治。(2)农业防治:一是种蝇对生粪有趋性,因此禁止使用生粪做肥料。但即使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要做到均匀、深施(最好做底肥),种子与肥料要隔开,可在粪肥上覆一层毒土。地蛆严重的地块,应尽可能改用化肥。韭菜在头刀或二刀后,蒜在烂母前,结合灌溉追施氨水2次,可减轻为害。二是在地蛆已发生的地块,要勤灌溉,必要时可大水漫灌,能阻止种蝇产卵、抑制地蛆活动及淹死部分幼虫。灌水要与作物生长的需要统一考虑。如4月上旬在大蒜烂母前适时浇水,不利于成虫产卵,但可促进蒜株生长,提高产量;对一般蔬菜,蹲苗时不宜灌水。三是栽蒜应选健壮母种,并要剥去蒜皮,缩短烂母时间,可减轻受害。

(3)化学防治:一是在成虫发生期,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0%地蛆灵、或35%驱蛆磷乳油2000倍液,或20%氟·杀乳油2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隔71次,连续喷23次。二是已发生地蛆的菜田可用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乐果1000倍液灌根。

附:四种地种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