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秆野螟

    学名  Ostrinia scapulalis (Walker)  鳞翅目  螟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2535mm,黄褐色,雌蛾体粗壮,前翅鲜黄,翅基23处具棕色条纹及一褐色波纹状线,外侧具黄色锯齿状线,向外具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雄蛾瘦削,翅色较雌蛾略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浅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侧黄褐色,再往外具褐色带与外缘平行,内、外横线间褐色,后翅浅褐色。雄蛾中足胫节膨大,有与胫节等长的毛撮及沟槽。抱器腹部具刺区比前边的基部无刺区较短,通常有3个刺,有时具2个大刺或4个刺包含1个小刺,刺的平均数目较亚洲玉米螟少。外生殖器抱器表面刚毛状突起细长,端部分叉深,中间小突长于两边的小突,端部略尖。这些都是区别亚洲玉米螟的重要特征。

  生活习性 豆秆野螟在新疆沙湾年生二代,与麻秆野螟混生。以老熟幼虫在大麻、苍耳茎秆或根茬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卵盛期,7月上旬为幼虫盛期,7月中、下旬为蛹盛期。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上旬。10月上旬幼虫老熟越冬。豆秆野螟在我国其他地区为害大麻也较重,在辽宁黑山小东酒花场为害酒花较重。

    为害特征 幼虫从红麻茎的上部蛀入,蛀孔外堆有污黄色虫粪,受害株易断头或被风吹折,有时也蛀叶柄,致叶片萎垂。

    寄主 大豆、小豆、大麻、酒花、菜豆、花生、蓖麻、颖冬、薏苡、芦、苍耳、野蒿、律草、花蓼、戟叶蓼、羊蹄、蓼兰、虎杖、天竺葵、蓟、白日草、紫茎鬼针草、蜂斗叶等。

    分布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江苏、湖北、四川、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东欧。

    防治方法  (1)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25ml,浸泡麻秸秆50根,于成虫盛发期均匀地插在麻田内,熏杀成虫,可减少产卵。(2)必要时在卵孵盛期,每亩用5%的锐劲特悬浮剂3035ml、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ml,对水50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