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鞘豆叶甲

    别名  小翅黄猿叶虫

    学名  Colposcelis signata (Motschulsky) 异名:Pagria signata Jacoby  鞘翅目  叶甲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3mm,宽0.91.7mm,卵形或长方圆形。体色变异大,有深有浅;浅色个体体背淡棕黄或棕色,腹面暗褐色,触角完全黄色或端节暗褐到黑,足黄或褐黄,头顶后方、胸部、鞘翅中缝和基部横凹上的一斑均为黑色。深色个体除触角、上唇和足黄色、肩胛内侧一黄斑外,其余均黑色。头部刻点粗大而密,头顶中部隆高,复眼内侧和上方有一条宽且深的纵沟。触角丝状,达到或超过体长之半,第1节膨大,第34两节最短。前胸背板宽稍大于长,侧缘中部稍突成一小尖角。小盾片三角形,光亮。鞘翅基部稍宽于前胸,刻点排列成规则的纵列,基半部刻点大而清楚,端半部刻点细而小。卵:长椭圆形,长0.40.5mm,宽0.2mm,白色至淡黄色。幼虫:体长约3.6mm。头、前胸背板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虫体向腹面弯曲,呈“C”形,体上具刚毛。裸蛹:长2.02.5mm,初乳白色,后变浅黄色。复眼黑色。

    生活习性  吉林年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始见,6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产卵,6月中、下旬至7月初进入盛期,6月孵化出幼虫,持续到8月,7月下至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进入末期。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成虫大部分羽化后在土中210cm处直接越冬。豆苗出土后,越冬成虫出土为害。成虫善跳,喜欢在1016时活动,白天在叶上取食,夜间潜伏在土块下或土缝内,白天交尾后经34天产卵在幼苗附近的土下,卵块状,每块431粒,每雌最多产19粒,气温23,卵期8ll天。越冬成虫到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10个多月;5cm处土温253,幼虫期约50天,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蛹期8天。

    为害特点  成虫为害豆叶及地下茎部,子叶及嫩芽,受害叶片呈现缺刻、孔洞、破碎或幼苗枯萎。幼虫为害幼苗和根部表皮及须根,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寄主  大豆等豆类作物。

    分布  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

    防治方法  (1)大豆收获后及时秋翻,使虫体暴露。(2)药剂闷种。每100kg种子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1kg拌后闷3小时,闷后晾干播种。也可施用3%甲基硫环磷颗粒剂,每亩11.5kg,防治此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