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毒蛾

    别名  苹毒蛾  苹红尾毒蛾  纵纹毒蛾

    学名  Calliteara pudibunda (Linnaeus) 异名:Dasychira pudibunda  Linnaeus  鳞翅目  毒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翅展3545mm,雌蛾4560mm。头、胸部灰褐色。触角干灰白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白灰色,外侧黑褐色;复眼四周黑色;体下面及足白黄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腹部灰白色。雄蛾前翅灰白色,有黑色及褐色鳞片,内区灰白色明显,中区色较暗,亚基线黑色略带波浪形,内横线具黑色宽带,横脉纹灰褐色有黑边,外横线黑色双线大波浪形,缘线具一列黑褐色点,缘毛灰白色,有黑褐色斑;后翅白色带黑褐色鳞片和毛,横脉纹、外横线黑褐色,缘毛灰白色。卵:扁圆形,浅褐色,中央具1凹陷。幼虫:末龄幼虫体长52mm左右,体绿黄色或黄褐色。15腹节间绒黑色,每节前缘赭色;57腹节间微黑色;亚背线在5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体腹面黑灰色,中央生1条绿黄色带,带上有斑点;体被黄色长毛。前胸背面两侧各具1束向前伸的黄色毛束;14腹节背面各具1毛刷,赭黄色,四周生白毛;第8腹节背面有1束向后斜的棕黄色至紫红色毛。头、胸足黄色,跗节上有长毛。腹足黄色,基部黑色,外侧有长毛,气门灰白色。蛹:浅褐色,背生长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圆锥形,末端具多个小钩。

  发生规律 东北年生1代,个别2代,以幼虫越冬。长江下游地区年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羽化,1代幼虫出现在5月~6月上旬,2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8月上旬,3代发生在8月中旬~11月中旬,越冬代蛹期约6个月。成虫羽化后当晚即交配产卵,每卵块20300粒,12代卵多产在叶片上,越冬代喜产在树干上。幼虫历期2550天。天敌主要有舞毒蛾黑瘤姬蜂、蚂蚁、食虫蝽类等。

  为害特征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食量大。老熟幼虫将叶卷起结茧。19871988年苏、浙、豫、皖等省大发生,局部地区受害重。

  寄主  枇杷、山楂、泡桐、紫藤、蔷薇、李、杏、桃、沙针、草莓、鸡爪槭等。

    分布  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等省。

  防治方法 (1)注意消灭越冬虫源。(2)虫口数量大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800倍液。

茸毒蛾成虫.jpg

茸毒蛾卵幼虫蛹.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