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霜霉病

    症状  苗期至采种期均可发生,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的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现黑褐色不规则状斑点。种株染病,种荚多受害,病部呈淡褐色不规则斑,上生白色霉状物。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寄生霜霉菌萝卜属变种Peronospora parasitica var. raphani (Pers.) Fr. 异名:P. brassicae Gäumann.。孢囊梗自气孔伸出,25根束生或单生,无色,无隔,主干基部稍膨大,二叉分枝26次,顶端小枝尖锐且弯曲,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或卵圆形。未见到卵孢子。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苔属侵染力很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寒冷或海拔高的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采种母根或窖贮白菜或萝卜上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幼苗胚茎处侵入,菌丝体向上蔓延至第一片真叶,并在幼茎和叶片上产出孢子囊形成有限的系统侵染。经风雨传播蔓延,先侵染普通白菜或萝卜等其它十字花科蔬菜;此外,病菌还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直接侵染幼苗,引起苗期发病。病菌在菜株病部越冬的,越冬后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在寄主表面产生芽管,由气孔或从细胞间隙处侵入,经35天潜育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如此经多次再侵染,直到秋末冬初条件恶劣时,才在寄主组织内产出卵孢子越冬,经12个月休眠后,又可萌发,成为下年初侵染源。温暖地区,特别是南方终年种植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该病周而复始.终年不断,不存在越冬问题。发病条件各地基本相同,平均温度16℃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有连续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1次或多于1次,有感病品种和菌源,该病即能迅速蔓延。此外,还与播期迟早、品种抗病程度、田间管理状况及孤丁病、黑腐病等发生情况有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鲁萝卜1号、红丰2号、桥红1号、通圆红1号。在无病株留种,精选种子。(2) 适期适时早播。 (3)实行2年以上轮作。(4)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南方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防止表土温度过高或干燥,以避免灼伤幼根,北方推行带状种植法,方便后期防治。(5)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每亩20003000株为宜;加强田间管理,平整土地,施足基肥,早间苗,晚定苗,适期蹲苗。(6)适时追肥,定期喷施增产菌每亩30毫升对水75升。(7)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8)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刊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70kg。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在霜霉病、白斑病混发地区,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霜霉病、黑斑病混发地区,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三乙瞵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兼防两病效果优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