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胫病

     又称  甘蓝根腐病  甘蓝黑根子病  甘蓝根朽病

    症状  多侵染幼苗,子叶和真叶产生边缘不太明显的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幼茎病斑长形,微凹陷,边缘紫色。重病苗很快枯萎死亡。轻病苗定植后,主、侧根生紫黑色条形斑,或引起主、侧根腐朽死亡,地上部也逐渐萎凋。成株叶片发病,病斑不规则形,灰褐色,生许多小黑点。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黑胫茎点霉Phoma lingam (TodeexSchw.) Desm.,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 (Desm.) Ces. & de Not.。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在寄主表皮下,顶部具突起的孔口,四周细胞颜色较深,吸水后,能从孔口处涌出胶质状污白色孢子角,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至纺锤形,内含油球2个。在自然界分离到的黑胫茎点霉,常可发现有致病力和无致病力两类菌株,他们不仅生长速度和产生色素不同,在几种同功酶图也不相同,有致病力菌株引起典型的黑胫病症状,无致病力的菌株,不易再接种成功,或者只形成小而略枯黄的斑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和窖藏种株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中可存活23年,在种子内可存活3年。翌年气温20℃时发生,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昆虫也能传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苗期湿度大发病重。定植后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病害易于流行。重茬地、排水不良地,以及前干后涝地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50%的琥胶肥酸铜,或50%的福美双拌种。(1)无病土育苗,或床土结合防治苗病用五福合剂处理土壤。(3)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三年以上轮作。(4)定植时严格剔除病苗,精细定植,防止伤根。(5)做好地下害虫防治。(6)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灭病威500倍液,隔9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