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黑斑病

    症状  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等白菜类及乌塌菜黑斑病,主要为害子叶、真叶的叶片及叶柄,有时也为害花梗和种角。叶片染病,初生近圆形褪绿斑,后渐扩大,边缘淡绿色至暗褐色,几天后病斑直径扩大至510mm,且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有的病斑具黄色晕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部穿孔,发病严重的,病斑汇合成大的斑块,致半叶或整叶枯死,全株叶片由外向内干枯。茎或叶柄上病斑长梭形,呈暗褐色条状凹陷。采种株的茎或花梗受害,病斑椭圆形,暗褐色。种荚上病斑近圆形,中心灰色,边缘褐色,周围淡褐色,有或无轮纹,湿度大时生暗褐色霉层,霉层顏色明显区别于霜霉病。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 (Betk.) Sacc.。该菌分生孢子梗榄褐色,不常分枝。分生孢子单生,孢身具512个横隔膜,若干纵隔膜,灰榄褐色,喙具16个横隔膜,孢身至喙渐细。该菌可在035℃的温度下生长发育,适温17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菌丝和分生孢子48℃经5分钟致死,适应pH3.69.6,最适pH6.6。此外,某些季节或地区还可见到芸薹生链格孢A. brassicicola (Sch.) Wilt.及萝卜链格孢A. raphani Groves et Skoloko.。芸薹生链格孢主要为害白菜叶片,萝卜链格孢为害白菜种角,因其要求温度偏高多发生在夏季,山东、河北、津、京、宁夏10月间发病多。白菜黑斑病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北方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子及冬贮菜上越冬,翌年产生出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35天。在春夏季,本病辗转侵害当地油菜、菜心、小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并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秋季传播到大白菜上为害或形成灾害。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周年均可发生,辗转为害,无明显越冬期。本病发生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及品种抗性有关,多雨高湿及温度偏低发病早而重。发病温度范围1124℃,适宜温度11.819.2C,相对湿度7285%;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防治方法  (1)尽可能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目前北京新1号、2号、3号,郑白4号,郑杂2号,北京88号,津青9号,双青156,晋菜3号,太原2号,青庆等较抗黑斑病。(2)选留无病种子。 (3)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4)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提高菜株抗病力。(5)50℃温水浸种25分钟,冷却晾干后播种。(6)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2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7)发现病株及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乙•扑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双•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亩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