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锈病

    又称  茭白黄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上也由发生,发病初期,在茭白叶片的正、反面及叶鞘上散生黄褐色小斑点,并逐步形成隆起的小疱斑,随着病害的加重,黄褐色隆起疱状斑逐渐增多,叶片叶鞘上均布满黄褐色疱斑,严重时疱斑连成一片,受害叶面积增大,叶片疱状斑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降低光合效能,使病叶早枯,肉质茎瘦小。到茭白生长后期,叶片叶鞘现灰色至黑色疱斑,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

  病原物为担子菌亚门茭白单胞柄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冬孢子单细胞,有柄,顶壁较厚,长圆形,褐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有疣状突,开始埋生,成熟突破表面.夏孢子单细胞,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细刺。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病菌菌丝体和冬孢子在茭白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翠年在茭白生长期间,夏胞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夏胞子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散蔓延。茭白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1424℃适于孢子萌发和侵染,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85%。龙门镇茭白种植区分布在海拔450米的半高山区,主要发病期89月。到10月中下旬生长季节结束后,在病叶的正反面形成大量的黑色冬孢子堆,在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锈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品种、施肥及种植密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高温、多湿,偏施氮肥有利发病。茭白锈菌喜温暖,气温1424℃适合茭白锈病孢子发芽和侵染。茭白锈病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春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锈病的发生与施肥水平、施肥种类关系密切。偏施氮肥发病重;平衡施肥,施用复合肥田块发病轻。施锌、镁等微量元素可明显减轻锈病的发生。凡多年连作,菌源积累多,发病早,病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彻底清除病残体  减少菌源基数。(3)首先要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茭白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亩施用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钙镁磷肥5070公斤作基肥,茭白移载后1015天用尿素2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促蘖,并配施适量的锌、硅、硼等微肥。茭白植株拔节后,喷施生长调节剂(15%多效唑800倍液)控制植株徒长。第三要做好科学灌溉,在分蘖前期,要做到浅水灌溉,促蘖早发;中期发足苗后搁好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茭株生长过旺;盛夏高温季节,活水串灌,以利孕茭,同时剥去茭株下部老黄叶和无效分蘖,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4)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即要抓紧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三唑酮1000倍液(三唑类杀菌剂对黑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在孕茭前期使用,有“催茭”作用),以上药剂任选一种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但应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避免杀伤黑粉菌,产生不孕雄茭。施药时应喷细雾,并喷湿茭白叶片的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