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纹枯病

    症状  为害叶片和叶鞘,以分蘖期至结茭期易发病。病斑初呈圆形至椭圆形,后扩大为不定形,外观似地图或呈虎斑状,斑中部于露水干后呈草黄色,湿度大时呈墨绿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可见蛛丝状菌丝缠绕,或由菌丝纠结成菌核。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的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mk。菌丝幼时无色,后变成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病菌发育温度10-36℃,适温28-32℃。菌核萌发需96%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85%则受抑制。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的形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遗落土中,或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或杂草及田间其他寄主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再侵染主要靠田间病株,病菌借菌丝攀缘,或菌核借水流传播。田间遗落的菌核数量多,高温多湿或长期深灌及偏施氮肥的茭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并根据促茭株分蘖、控无效分蘖和促孕茭的需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浆管理原则。(2)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3)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田安水剂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0%瘟散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利50100ppm,注意喷匀喷足,每亩喷对好的药液75100升,隔10151次,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