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病毒病

    症状  芦笋病毒病在田间多不显症,或不明显,但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病原物为病毒芦笋病毒1号、2号、3Asparagus virus 123。一般可分离出芦笋病毒1号和2号。芦笋病毒1号粒子丝状,稀释限点100000倍,汁液接种可传染,接种在千日红上产生局部病斑,钝化温度5055℃,10分钟,体外存活期20℃条件下811天,可与芜菁花叶病毒、莴苣病毒、菜豆黄斑花叶病毒进行血清反应。芦笋病毒2号粒子球状,寄主多,可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失毒温度5560℃经10分钟;体外存活期20℃条件下23天。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此外烟草条斑病毒芦笋矮缩株系(ASV)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通过种子和汁液传毒,桃蚜(Myzus Persicae)可传播石刁柏病毒1号。

    防治方法  (1)针对芦笋病毒1号的形态特征和血清反应,蚜虫可能传毒,因此,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在蚜虫发生期及时喷洒杀虫剂,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蚜虫防治。(2)针对芦笋病毒l号、芦笋病毒2号均可通过汁液进行传毒,因此,收获时要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3)为防止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4)可在发病初期试喷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用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