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甜椒枯萎病

    症状  局部侵染,全株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条纵向条状坏死区,后全株枯死。病株外观叶片萎垂,病株地下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变成暗燱色至煤烟色。剖检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表面出现白色或蓝绿色粉霉状物,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镰孢菌辣椒专化型Fusarium oxyspourm f.sp. vasinfectum (Atk.) Synder et Hansen。病菌产生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有2-6个分隔u生的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厚垣孢子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壁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可营多年腐生生活。病菌从须根、根毛或伤口侵入,在寄主根茎维管束繁殖、蔓延,并产生有毒物质随输导组织扩散,毒化寄主细胞,或堵塞导管,致叶片发黄。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最高37℃,最低17℃。土温28℃时最适于发病,土温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扩展缓慢。土壤偏酸(pH55.6)、植地连作、移栽或中耕伤根多、植株生长不良等,有利于发病。田间积水,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潮湿,特别是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是做好本病防治工作的前提。(2)全面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畦、窄畦、深沟栽培;改沟灌为小水泵淋灌;改深水长时间沟灌为浅水、短时间沟灌;做好雨后清沟排渍工作,提高根系活力;避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等,是防治本病的基础。(3)定植后至门椒坐果期病害发生前,主动出击定期或不定期淋灌药剂预防病害23次或更多,是发挥药剂为辅助、提高药剂防病控病效果的重要一着。使用药剂除参照辣椒枯萎病防治外,还可选用40%三唑酮多菌灵60010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500倍液,视植株大小决定淋灌量,做到治早治少,淋透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