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

    症状  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4种症状:花叶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变小,严重矮化;黄化:病叶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坏死: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畸形:病株变形,如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有时几种症状同在一株上出现,或引起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甜(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病原物为病毒。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种,我国发现7种,其最主要的毒源是黄瓜花叶病毒、 辣椒斑驳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甜菜曲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等。辣椒斑驳病毒、甜菜曲顶病毒和苜蓿花叶病毒所致病毒病已专门介绍。其余4种病毒的特征为: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颗粒球状。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60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34天,不耐干燥,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在黄瓜上也现系统花叶。寄主范围广,可寄生于39科的117种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粒体杆状,失毒温度9093℃,10分钟,稀释限点1000000倍,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

    苜蓿花叶病毒AlfaIfa molaic virus(简称AMV)。病毒粒体短杆状,其长度电镜下观察到5种不同长度,平均长度分别为59.1nm49.5nm.39.1nm28.3nm19.3nm.与苜蓿花叶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是我国新发现的为害甜、辣椒的毒源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多种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1000倍,钝化温度5262℃,体外存活期l2天。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病毒粒体线形其寄主范围广,系统侵染的主要是茄科植物。病毒稀释限点1000001000000倍,钝化温度6875℃,体外存活期1年以上。

    甜菜曲顶病毒Beet curly-top virus(简称CTV)。病毒粒体球状正20面体,局限在筛管的细胞核内。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植物,引起矮缩症。

    辣椒斑驳病毒Capsicum mottle virus(简称CaMV)。病毒粒子直杆状,有长短两种,致死温度90100℃,稀释限点1000000001000000000倍,体外保毒期40多天。我国新疆已分离到与澳大利亚报道的CaMV基本一致,是Tohamo viruses的一个新成员。除感染辣椒外,还感染苋色藜及隐约感染昆诺阿藜、墙生藜、曼陀罗、千日红等,表现为局部坏死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体是结构简单的蛋白质体,如果植株在不造成伤口的前提下,病原体很难穿透细胞壁而侵入植株体内。伤口是植株生长期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造成伤口:害虫噬咬,田间操作,叶片摩擦等。棚外杂草、田间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都可以携带病原菌。高温干燥条件下有利蚜虫繁殖为害,增加传毒频率,故在夏秋干旱天气病毒病发病严重。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很大。要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的甜椒品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早熟品种一般比晚熟品种抗病或耐病。抗病品种有广椒1号、广椒4号、湘椒1号、湘研1号、红丰404等。(2)培育壮苗从无病植株上采种,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要净土育苗,适期早定植,以第一分杈具有花蕾时定植为宜。加强田间管理,使幼苗生长健壮。(3)深翻土地,施足底肥。实行短畦垄作,覆盖地膜。注意合理密植,露地栽培每平方米1214株,以便较早遮严地面,降低土温。及时清除田间路边杂草,减少病毒来源。(4)避蚜、治蚜,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并及时喷药消灭苗床和田间中的蚜虫,同时尽量消灭邻作或田外其它植物上的蚜源。(5)初发现病毒病株,使用奥力-克(辣椒病毒专用剂)40+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连用2天,间隔5天,再用1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每个疗程用一遍药预防进行即可。(6)病情严重时,一般发病率≥10%以上,使用奥力-克(辣椒病毒专用剂)60+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连用2天,间隔5天,再连用2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每个疗程用一遍药预防进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