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软腐病
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先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病原物为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l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或不定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明晰。该细菌在4-36℃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不耐干燥和日光,日光下曝晒2天,大部死亡,脱离寄主在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该菌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芹菜外,还侵害辣椒、葱、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芋、魔芋、黄瓜、冬瓜、西葫芦、甜瓜、韭菜、莴苣、菊苣、茴香、乌蹋菜、西兰花、姜、百合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从芹菜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该病在生长后期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发。
防治方法 (1)实行2年以上轮作。(2)定植、松土或锄草时避免伤根;培土不宜过高,以免把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发病期减少浇水或暂停浇水。(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5%CT杀菌剂水剂(醋酸铜)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