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黑皮西葫芦细菌性叶枯病
又称 西葫芦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柄和幼茎。幼叶染病,病斑出现在叶面现黄化区,但不大明显,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点,后病斑变为黄色至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mm,病斑中间半透明,斑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或很少,有时侵染叶缘,引致坏死。苗期生长点染病,可造成幼苗死亡,扩展速度快。幼茎染病,茎基部有的裂开,棚室经常可见但为害不重。
病原物为细菌油菜黄单胞菌黄瓜叶斑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 (Bryan) Dye。菌体两端钝圆杆状,极生一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5~28℃,36℃能生长,40℃以上不能生长,耐盐临界浓度3~4%。对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海藻糖、纤维二糖氧化产酸。不能还原硝酸盐,接触酶和卵磷脂酶阳性,氧化酶和脲酶阴性,水解淀粉和七叶灵,能液化明胶。石蕊牛奶呈碱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非常有限。此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均有发生。棚室保护地常较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进行种子检疫,防止该病传播蔓延。(2)从无病瓜上选留种,瓜种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C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4)保护地冬瓜重点抓好生态防治,方法见霜霉病,须用药时可选粉尘法:喷撒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每亩1kg。(5)露地推广避雨栽培,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发时可喷洒60%琥·乙膦铝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兼治两病有效,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6)可施用VA菌根Glomus macrocarpum可减轻冬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