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细菌性茎基软腐病

    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基部,病菌从寄生表皮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离地而35 cm的茎基部形成不规则水渍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后呈黄褐色,病部软腐:第1果穗开花期,在去雄花后的伤口处或叶柄伤口处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病部上下扩展,凹陷软化腐烂,后期随着病部扩展直至整株萎蔫死亡。发病部位腐烂后,组织黏滑,有臭味。

       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在NA培养基上菌落灰白色, 圆形或不定形, 边缘整齐, 有光泽, 稍隆起, 表面光滑, 菌落直径2.2-3.1毫米。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 无荚膜, 不产生芽抱, 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最适温度25-30 , 最高耐热40 , 最低2 , 致死温度50℃经10 , 最适pH7.2, pH 5.3-9.2均可生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 由伤口侵人。病菌侵人后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 导致细胞分崩离析, 致细胞内水分外溢, 引起腐烂。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整枝打权或虫伤多, 均可致发病重。连作的重茬地土壤中残留病菌多, 新播种之前未对土壤消毒, 易发病。西葫芦的软腐病在茎基部发生, 也是由于茎基部离地面较近, 土壤中病菌浓度很高, 首先侵染比较脆弱的茎基部的缘故。大棚等保护地的平均温度较高, 湿度大, 土壤通气性不好, 会促进发病, 加之有些地方大水漫灌, 人为加大了湿度,加快了病菌在温室的流动蔓延和发展的时间。

    防治方法  西葫芦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后,植株一旦出现萎蔫症状,再进行防治效果较差。所以对细菌性茎基腐病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要早发现早治疗。(1)合理轮作  与其他非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2)清除田间病残体,收获后要把植株连根拔除,带到棚外处理,并深翻土壤。以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减少土壤中的菌源数量。(3)及时清除病株,田间发现重病株且已无法治愈的应及时拔除,以减少菌源,防止蔓延。特别是灌水前应先检查处理,拔除后穴内可填以消石灰进行灭菌。(4)合理施肥用水  增施底肥,及时追肥,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避免过量使用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用水,采取合理的生态调控技术,降低棚内湿度,避免病害的传播蔓延,减轻病害的发生。(5)连作地块在定植前1520天,采用石灰氮(氰氨化钙)加腐熟的有机肥(牛粪、鸡粪等)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6)定植时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500倍液灌根,返苗后灌第2次,隔71次,连灌23次。(7)当田间植株发病后,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十氨基酸铜(11)配成100150倍液。并加适量淀粉糊或明胶,使之成粥状涂抹水渍状病斑及病斑的四周。(8)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500倍液、氨基酸铜1000倍液对全田的植株茎基部喷雾,隔57天喷1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