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大斑病

    症状  此病仅为害叶片,多在中下部叶片上产生褐色圆形至近圆形大型病斑。病斑直径多在1cm以上,其上生有稀疏的同心轮纹及霉层。病斑大小0.10.2cm称为小斑病。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多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peponicola (Ragerhorst)Simmous 异名:Alternaria plurrseptata Kerst Harex Perk) Tosted.。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椭圆形,具喙,多单生,偶成短链。菌丝在436℃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1℃,适温下菌落日生长量0.82cm。分生孢子在540℃间都能萌发,最适温度范围1530℃。54小时萌发率5.5%.10℃时43.0%25℃时79.5%。孢子萌发以水滴中最好.8小时达88.0%,而100%相对湿度中仅13%。适宜浓度的土壤浸溃液、马粪液、瓜叶榨出液及蔗糖液对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分生孢子萌发时以基部细胞萌发为主,其次为中部细胞,顶部细胞很少萌发。病菌的菌落有两种,一种为最绿色,菌丝中等繁茂;另一种为棕褐色,气生菌丝繁茂。前一种是主要类型。此菌能很好地利用木糖、麦芽糖、乳糖,但利用菊糖和纤维索能力差。在硫酸铵培养基上能旺盛生长,硝酸钾、精氨酸、赖氨酸对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工接种,此菌可侵染黄瓜、西瓜、籽瓜、番瓜、金瓜、葫芦、苦瓜等植物.在田间巳发现黄瓜、丝瓜有受害植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内外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甘肃河西地区.6月下旬田间开始出现病斑.7月上、中旬病情发展缓慢.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情迅速扩展,达发病高峰。这时正是甜瓜增糖期,发病严重时.影响糖分积累。潜育期2030℃时34天,717℃时89天。病害发生程度与湿度密切相关,东西向栽培的旱塘,北坡面发病重,南坡面发病轻。这是由于夜间露时长短不同造成的。兰州以西内陆干旱灌溉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78月常在1015.而瓜类作物生长中后期浇水较多。因此瓜田夜间常有68小时露时。早晨露水散失时阳坡面较快,阴坡面较慢,每天相差约1小时以上。因此北坡面发病重。从浇水时间看,开花前浇第一水时发病重,而坐瓜后再浇水时则发病轻。这是由于提早浇水提早结露,以及过早浇水植株前期徒长,组织柔嫩,降低了叶片的抗病力。人工接种,河套蜜瓜、CincoW-s、老铁皮、蜜露原种发病较轻,而73-2、可可奇、黄麻皮、Aranas yokneam等品种高度感病。看来,白兰瓜系统抗病性较强,哈蜜瓜系统抗病性较弱。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推迟瓜田浇第一水时间,即在坐瓜后待长至核桃大小时浇第一水;清除病残组织,减少初侵染来源。(2)种植蜜露原种、河套蜜瓜等抗性较强的品种。(3)用无病种子,必要时种子可用40%拌种双200倍液浸种24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4)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酵索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寄主抗病力。(5)棚室甜瓜应抓好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必要时掌握在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①粉尘法,于傍晚喷撤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kg。②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隔79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6)露地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刺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如能掌握在发病前开始,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可明显提高防效。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升,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