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黑根霉)果腐
症状 丝瓜根霉果腐只为害果实,尤其是近地表的果实,初没有明显病变,发病后即见大面积软化,随后病部密生白色霉层,不久在白色霉层上长出密集的兰黑色球状菌丝状物,致果实腐烂。
病原物为接合菌亚门真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孢子囊球形至椭圆形,褐色至黑色,囊轴球形至椭圆形,膜薄平滑,具中轴基;孢子形状不对称,近球形至多角形,表面具线纹,似蜜枣状,褐色至蓝灰色;接合孢子球形或卵形,黑色,具瘤状突起,配囊柄膨大,两个柄大小不一,拟接合孢子,无厚垣孢子。病菌寄生性不强。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系弱寄生菌,腐生性很强,分布普遍。在田间病菌从伤口侵入,在多种蔬菜残体上以菌丝状态营腐生生活。病菌分泌果胶酶能力强,破坏力也大,引致果实腐烂,且蔓延迅速。在伤口处易产生孢子囊,湿度大条件下为害更大。病菌产生孢子量大,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适宜生长温度23~28℃,相对湿度高于80%。田间灌水多、湿气滞留易发病,落地果实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2)及时防治瓜类蔬菜害虫,精心操作,避免各种伤口产生,以减少该菌侵染。(3)控制好棚室或田间相对湿度,使之远离发病条件。(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视病情隔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