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褐腐病
症状 丝瓜果实己生长至尚未成熟时最易发病 ,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斑点 , 湿度大或连续阴雨时病斑扩展迅速成圆形至近圆形斑 , 深褐色。剖检病果时 , 病瓜内的丝瓜络呈褐色至深褐色 , 雨后长出粉红色霉状物。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半裸镰孢Fusariurn semitectum Berk.et Rav.。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棉絮状, 白色至粉色。小型分生孢子少, 纺锤形。大型分生孢子有两种, 从气生菌丝上产生的纺锤形,顶胞和基胞呈楔形,基胞有一突起; 从分生孢子座上产生的呈镰刀状, 略弯, 基胞有足跟或突起。大分生孢子具3~7 隔, 多为3~5 隔。小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厚垣孢子球形。产孢细胞有多芽生产孢细胞, 呈复瓶梗状, 也有单瓶梗。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 分生孢子落到丝瓜果实上以后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丝瓜结果期遇高温多雨或湿度大易发病 , 长江以南至华南、华东、西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培育抗病品种 , 选用无病种子。(2) 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垅栽植丝瓜 , 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田间 , 栽植密度适当 , 不可过密 。棚室保护地要特别注意通风散湿。(3) 发病重的地区发病前喷洒 47% 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8% 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预防。 (4) 发病初期喷洒 60% 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溶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0% 百·硫(顺天星 2 号)悬浮剂 6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