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水浸状小病斑,多角形或不整形,中央黄白色至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清晨或湿度大时分泌出白色至乳白色菌液。果实染病,初现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成大斑,果实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损,种子和瓜肉外露,全瓜腐败脱落。干燥条件下,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有些干缩后悬在蔓上。该病可溢出白色菌浓,不形成小黑粒点,别于蔓枯病。

    病原物为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et al. 异名:Pseudomonas lachrymans (Smith et al.) Carsner。菌体短杆状,极生15根鞭毛,可链生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发育适温2528℃,最高35℃、最低1.致死温度49so℃、经10分钟,适宜pH范围为pH5.68.8.pH6.8最适。本菌除为害苦瓜外,还可为害黄瓜,西瓜、甜瓜、南瓜等多种葫芦科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苦瓜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在种皮内外存活12年。翌年春季播种带菌的苦瓜种子,发芽后子叶上就可产生病斑,后扩展到真叶上,借雨水飞溅进行传播蔓延。病菌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此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也可引起初侵染。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进行再侵染。我国南方或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雨季,尤其是台风或暴风雨后扩展迅速。重茬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从无病田选用无病的种子,必要时用56℃温水浸种至室温后再浸24小时,捞出晾干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mm时播种。此外还可用医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降低田间湿度,还能减少病菌传播,减少发病。(3)与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密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有条件的可推行避雨栽培法。(4)栅室或露地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棚室可选用5%防细菌粉尘剂喷粉,每亩1kg。在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加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兼防两病。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