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葫芦霜霉病

    症状  瓠子、葫芦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生黄绿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浅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情扩展后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致叶片变黄褐色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灰色至紫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别于瓠瓜细菌性褐斑病。该病为害较重。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孢囊梗12枝或34枝从气孔伸出,主轴长105290μm,占全长的2/39/10,基部稍膨大,上部呈双叉状分枝36次;末枝稍弯曲或直;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具乳突,以游动孢子萌发;卵孢子生在叶片的组织中,球形,淡黄色,壁膜平滑。寄生于冬瓜、茭瓜、金瓜、佛手瓜、西瓜、甜瓜、香瓜、黄瓜、西葫芦、葫芦、丝瓜和苦瓜等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南方终年种植黄瓜、南瓜、瓠瓜地区,病菌在病株上辗转为害。在北方冬季不能种植黄瓜、瓠瓜的地区,瓠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尚未明确:病菌孢子囊有可能从南方的病株上随风吹到华中或华北,辗转传播蔓延,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孢予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田间瓠瓜霜霉病的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高温、高湿,叶缘吐水和叶面结露利于发病。瓠瓜霜霉病发生比黄瓜霜霉病温度要求稍高,其发病适温为27℃,入夏以后连阴雨天气多或忽晴忽雨或反季节栽培易发病,田间湿度大、通风不良或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地爬瓠瓜较搭架瓠瓜发病重,应改为搭架栽培。雨后注意排水降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加强通风透光,生育中期适当追肥,增强抗病能力。(2)为弥补雨季昆虫授粉不充分,可在傍晚瓠子开花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3)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或甲霜铝铜6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严重时可喷700倍液大水量,或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700800倍液,苦瓜对铜剂敏感苗期慎用,生长期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以防发生药害。苦瓜霜霉病与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收获前4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