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头褐斑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柄上,留种株的花梗和种球亦可感染。叶片上病斑最初褐色小斑,以后渐扩大至34mm,边缘褐色或红褐色,中央有灰白色霉层,最后中央干枯脱落穿孔。环境适宜时,每叶片病斑数多达4001000个,并连成片,最终使叶片枯死。中柄上病斑呈梭形。患病甜菜全株叶片由于生理成熟度不同,受害情况亦不相同。外层叶片首先发病,造成萎垂枯死,中层叶片布满病斑,而心层的幼叶仍健康。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 Sacc.。分生孢子梗从叶片气孔伸出,成束丛生,梗基部褐色,向上渐变淡。不分枝,稍屈曲或有膝状屈曲15处。分生孢子痕大,无色,直或稍弯,隔膜611个,不明显,顶端尖,基端平切。病菌发育适温2528℃,低温低湿条件下可以存活812个月,室内干燥条件下存活16个月。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病组织中的菌丝团在田间或种子和母根中越冬。老病区,病株残体是次年初次侵染源。新种植区,病菌的菌丝团随种子和母根传播,作为初次侵染源。寄主范围甜菜、蒲公英、酸模属、车前属、龙葵、滨藜属及豌豆、苜蓿等约121626种植物。种子带菌引起子叶或幼茎发病。病组织残体作初次侵染源,引起真叶发病。病菌孢子靠气流、灌溉水、昆虫、风雨传播。但更重要是靠从地面反溅到叶上的雨滴传播。白天温度2732℃,夜间温度16℃以上时有利于孢子生长和侵染,分生孢子萌芽以相对湿度90%以上最好。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建国初期,从国外进口的甜菜种子大多是感病品种,在东北广大甜菜产区普遍种植了自己培育的抗病品种,基本上控制了褐斑病的流行,获得了甜菜的丰产和含糖率的提高。目前国内抗病和较抗病的甜菜品种有甜研301、甜302、甜201、双丰八号、范育一号等。2.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轮作时,甜菜地必须与去年的甜菜地距离5001000M(分生孢子借风可以飞散很远),而且最好是当年甜菜地在上1年甜菜地的上风头。采种株发病较早,也远离原来甜菜。3.仔细清理田间,实行秋季深翻 秋季甜菜收获后,常在田间遗留大量的病叶残株,这是第二年病菌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认真清理,把能饲用的残株病叶全部运回作饲料,然后进行深翻,消灭越冬侵染源。4.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工作 掌握病害流行规律,及时喷药防治 目前防治褐斑病的药剂较多,防病效果好的药剂有: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0L水加农药100克);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8001000倍液;40%灭病威或40%白霜净(即20%多菌灵+20%硫磺混剂)胶悬剂600800倍液;20%三苯基醋酸锡10001500倍液。以上药剂防病效果均在80%以上,块根产量可提高10%35%,茎叶产量提高50%以上,含糖率提高13度。药剂配制方法是将称好药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本成所需浓度,每亩用药液量40L左右。喷药时期在田间首批病斑出现时(田间有5%10%植株发病,)开始第一次防治,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在东北甜菜产区喷药两次即可控制为害。发病严惩地区需喷药34次。喷药时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如果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应酌情补喷。如田间同时发生甘蓝夜蛾等食叶虫为害,可与杀虫剂混合喷洒。5.合理施肥 追肥时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