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腐霉)根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块根,初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略凹陷,严重时病菌深入薯肉,深约1mm,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刺腐霉和终极腐霉。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 Saw.CMA上无特殊形状。在PCA上略呈放射状,蔓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平滑或具刺,顶生或间生,萌发时生13个芽管,未见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至亚球形,其上密生上下粗细均一、长短不一、直而不弯的指状刺,个别刺少或无,顶生或间生;雄器1个,典型的同丝生具柄,雄器生在藏卵器柄内或主杆菌丝内;卵孢子满器,偶近满器,卵孢子无色,球形。终极腐霉P. ultimum Trow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μ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卵孢子球形,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组织腐烂后,卵孢子散落在土中,条件适宜时萌发,此外,该菌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本菌能使块根产生局部病变或腐烂,但不能引致幼苗猝倒,孢子需经伤口才能侵入为害,人工接种,再分离均获成功。生产上711月遇低温多雨、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早沙葛、顺德沙葛、迟沙葛等耐热品种。(2)避免栽植过密和植株受冻,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垅栽植,雨后及时排水。(3)注意防治地老虎、疆夜蛾等地下害虫,以减少伤口。(4)利用抗生菌抑制该病,如施用5406抗生菌肥料或日本酵索菌沤制的堆肥,抑制病原菌,达到防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