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轮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或叶面外围开始侵染。初期在叶缘或叶面生浅褐色水渍状小点,以后扩展成半圆形、近圆形或不定形黄褐至灰褐色坏死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外围常具有较宽浅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上轮生小黑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空气干燥,病斑破裂穿孔。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一种壳二孢Ascochyta sp.。病原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褐色,初埋生,以后突破寄主表皮部分外露,具有孔口。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分隔处略缢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多在夏秋季发病。芋生长期多雨,土壤贫瘠,植株生长衰弱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3)露地栽培者在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棚室栽培在发病初期每亩喷撒5%加瑞农粉剂、或7%防霉灵粉剂,或5%灭霉灵粉剂1kg,也可以用15%克菌灵粉剂200g熏治。

芋轮斑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