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线虫病

    症状  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为害块茎,其次是薯苗和薯蔓,还可以在窖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导致烂床,一般对薯蔓伸长和薯块发育无明显影响。病薯症状分为糠心型和裂皮型。

    糠心型。由薯苗和种薯带病,由薯块顶部发病逐渐向下部或四周发展,先是块根纵剖面内部呈棉絮状白色糠道,后期形成褐色糠道,群众称糠心糠瓤。这种薯块内部虽已毁坏,但外表无变化,只是重量大为减轻,用手指弹有空响。

    裂皮型。线虫用口针刺破外表皮,进入块根内部危害,初期症状肉眼不易看出,开始外皮褪色,不久变青,有的稍有凹陷,有的有小裂口,皮下组织变褐发软。

    病原物为植物寄生线虫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oructor Thorne。成熟的雌虫和雄虫都是细长蠕虫形,雌虫较雄虫大。虫体前端的唇区较平,无缢缩,尾部长圆锥形,末端钝尖。虫体表面的角质膜上具细环纹,角质膜上具侧带,侧带上明显呈现六条纵行的侧线。雌虫的阴门大约位于虫体后部的四分之三处,雄虫的抱片不包住整个尾部。食道属垫刃型,口针细小,有基部球。中食道球卵圆形,具瓣。食道腺明显,近乎前窄后宽的圆锥形,它的后部常延伸一叶覆盖在肠的前端,但有时覆盖不明显。神经环位于食道狭部的偏后位置。雌虫单卵巢,前伸,无曲折。卵巢的起点常接近于肠的前端。发育中的卵圆形,细胞大多排成双行。卵长约大于体宽,卵宽约为卵长的一半。后阴子宫囊明显,它的伸展长度一般约为阴门到肛门距离的三分之二。雄虫具一睾丸,它的前端起始位置与卵巢相似。雄虫有一对交合刺,略弯曲,后部较宽,末端尖,在每个交合刺的宽大处有两个指状突起,与为害甘薯、马铃薯和薄荷的茎线虫形状和构造相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茎线虫可终年繁殖,在整个生长期及贮藏期不断为害。条件适宜时,每雌产卵13粒。一生共产100200粒,从产卵到孵化为成虫需2030天。该线虫在230℃活动,高于7℃即产卵和孵化,2530℃最适,对低温忍耐力强,一25℃经7小时致死,高于35℃则不活动,在薯苗表层用4849℃温水浸10分钟即死。干燥条件下活1年,在田间土壤中存活35年,主要通过种薯、土壤、粪肥及秧苗传播。线虫多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从薯块附着点侵入,沿髓或皮层向上活动,营寄生生活。主要留在薯内活动,到结新薯块后钻入。即使栽植无病秧苗,土壤中的线虫可在栽植后12小时侵入幼苗,从苗的末端自根或所形成的小薯块表皮上自然孔口或伤口直接以吻针刺孔侵入,致细胞空瘪或仅残留细胞壁及纤维组织,薯块呈干腐糠心状。

防治方法  (1)对种薯进行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如鲁薯3号、7号,济薯10号、ll号,北京553等。耐病品种有鲁薯5号、济薯2号、济薯5号、济73135、济78268、烟3、烟6、海发5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等。(2)使用净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3)不要用病薯及其制成的薯干、病秧做饲料,防止茎线虫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4)进行轮作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5)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或高剪苗。防止秧苗带线虫。(6)采用配方施肥技术。(7)每亩用5%茎线灵颗粒剂l1.5kg,撒在薯秧茎基部,然后覆土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