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

    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  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病原物为病毒:有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病毒粒体线形其寄主范围广,系统侵染的主要是茄科植物。病毒稀释限点1000001000000倍,钝化温度6875℃,体外存活期1年以上。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其寄主范围较窄,系统侵染的植物仅限于茄科的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1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4天。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其寄主范围较窄,仅侵染茄科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倍,钝化温度4452℃,体外存活期1218小时。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多种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1000倍,钝化温度5262℃,体外存活期l2天。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简称PLrV。病毒粒体球状。该病毒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病毒稀释限点10000倍,钝化温度70℃,体外存活期1224小时,2rC低温下存活4天。此外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马铃薯

    防治方法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此措施尤其重要。(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在出苗后及早喷洒40%氧化乐果2000倍,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或敌杀死,或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氟杀乳油2000倍液。防止蚜虫传毒。(6)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