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染色病毒(BBSV)

    症状  该病19851990年分别在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和山西等省发现。表现为系统侵染,病株叶片有的呈轻花叶、斑驳、褪色斑或畸形,有的小叶正常无明显病变,苗期、开花期前染病的,结荚少或籽粒小,其典型症状是种皮呈坏死色斑,严重时外种皮上形成连续坏死带。苗期植株矮化,顶端枯死,病叶呈褪色花叶或畸形,减产4080%,花期后染病则影响小。

    病原物为病毒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rain virus,简称BBSV.。病毒粒体为等径球状体,直径2528nm,能与英国染色病毒的抗菌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真花叶病毒抗血清不发生反应。在自然条件下侵染蚕豆和小扁豆等豆科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蚕豆染色病毒主要由花粉和种子传病,种子带毒率一般低于10%,个别品系高达18%.在欧洲,传毒媒界昆虫主要是豆长吻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叶象甲(Sitana lineatu),传毒率高达4%16%,但我国尚未见到,据文献记载国内有长吻象甲。

    防治方法  (1)及时拔除并销毁病株,以免病毒通过种子或介体昆虫传播。(2)严格检疫制度,防止蚕豆染色病毒扩展蔓延。注意收集植物检疫信息,加强国外引种的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