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黑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815mm、褐色,微具同心轮纹,病部生有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芸苔链格孢菜豆变种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 var. phaseoli Brun.。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淡榄褐色,顶端色淡,不分枝,基部稍膨大,多数正直,14个隔膜;分生孢子多为单生,呈倒棍棒状,榄褐色,嘴胞稍长,色淡,不分枝,孢子具横隔47个,纵隔03个,隔膜有缢缩。有人认为此菌别于A.brassicae (Berk.) Sacc.不能把它看作A.brassicae的变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南方本菌在寄主上辗转传播,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或密植郁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大棚栽培注意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湿度.(2)生长季节结束后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菌源。(3)重病地或田块应及早喷药控制,花后及时防治。进入开花后,日均温25℃以上,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so%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再喷1次,连续34次。病情严重时,雨后补喷可提高防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