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假黑粉病

    症状 玉米雄花序上产生菌瘿或称菌核,代替雄花,好象玉米麦角病。一般仅少数花受侵染。在雄花上形成一个近椭圆形的墨绿色孢子座,外表看类似玉米黑粉病的椭圆形菌瘤,因此称为假黑粉病。分布各玉米种植区。湖南、四川受害最重。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 (Patou.) Bref 异名:Uvirens (Cke.) Tak.。成熟的菌核圆形,大小58mm;橄榄绿色至黑色,内部为白色绒毛状。分生孢子圆球形具小刺,橄榄绿色。分生孢子从有分隔的黄绿色菌丝上的短小梗上产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混杂在种子里或在地面上越冬。翌春菌核萌发,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比甜玉米抗病;早熟种比晚熟种发病轻。(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