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

    又称   玉米尾孢叶斑病   玉米霉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25(mm)。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病近年上升很快,目前许多省市均有发生,为害也日见严重,是不容忽视的玉米新的叶部病害。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玉米尾孢O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niels和高粱尾孢Oercospora sorghi Ell. et Ev.  。子座小或缺。分生孢子梗密生,浅褐色,顶部屈曲;分生孢子无色。除侵染玉米外,还可侵染高粱、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侵染玉米、高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丝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以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不断扩展蔓延。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个别地块可引致大量叶片干枯。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2)进行大面积轮作。(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亩用药液50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