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煤斑病

    又称   大蒜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苍白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枯黄色,外围淡黄色,并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的速度最快。病害流行时一张叶片往往有数个病斑,病斑中央深橄榄色,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生有绒毛状物,干燥条件下呈粉状。病害严重时田间出现大片枯叶,似火烧状,影响大蒜抽苔。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葱芽枝孢Cladosporium allii (Ellis. & MartinP.M. Kirk. & Cromptom.。分生孢子梗暗色,从叶片病斑两面伸出,单生或23根丛生,不分枝,基部略粗,暗褐色。分生孢子暗色,圆筒形,两端圆钝,中间稍收缩,有13个横隔,也有5个的,单生或两个孢子链生,表面粗糙。多细疣状突起。此菌寄主种类很多,如草莓、番茄、白菜、辣椒、莴苣、茄、黄瓜、蚕豆、扁豆、瓜类、桃、李、葡萄、柿、桑、小麦、棉花、红麻、甘薯、向日葵、烟草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病残体上的休眠菌丝及分生孢子在干燥的地方越冬或越夏,下一季播种时直接进入田间成为初侵染源,孢子萌发从寄主气孔侵入,在维管束周围繁殖扩展。该病菌该病在田间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田间一旦出现发病中心,就会向四周蔓延。病菌先从大蒜中下部叶片侵染,然后向上部叶片扩散,并可在田间循环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病害从苗期到鳞茎膨大期均可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阴雨潮湿多露天气及生长后期发病重。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030℃,以1020℃最快。空气相对湿度100%和有自由水存在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0%,则不萌发。菌丝生长温度025℃,以1020℃生长最快。病残体上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寿命与相对湿度有关,相对湿度90%,可存活8个月;1075%存活1年;相对湿度100%或在水中寿命不足20天。空气相对湿度高,对发病有利。大蒜生长中后期雨水、雨日多,对大蒜煤斑病的发生十分有利。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二水早、三月黄、红七星大蒜品种普遍对煤斑病抗病性较差,尤其是二水早和红七星大蒜最易感病。四川的洛水大蒜、陕西的蔡家坡大蒜较抗病。大蒜田长期连作,田间病残体逐年积累,菌源逐年积累,一旦气候适宜就会造成煤斑病的暴发流行。如每隔23年与麦子、油菜、蚕豆等作物轮作换茬,可减轻煤斑病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  播前精选抗病性较好的蒜种,蒜瓣宜选健康饱满无病斑蒜瓣;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种植大蒜,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适时播种,对于早熟抽苔蒜,应加强冬前苗期促壮,减轻冻害程度;科学合理施肥,播前施足基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饼肥,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尽量采用配方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