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洋葱霜霉病
症状 系统侵染病株多在葱苗叶长10厘米后表现症状,病害由下叶向上叶,由外叶向心叶扩展。病叶苍白色或淡黄色,长出白色或淡紫色绒毛状霉层。发病叶鞘发黄枯死。严重时全株叶片逐层死亡,仅存嫩叶,嫩叶抽展后又再发病。病株矮化,叶片扭曲。由气传孢子囊引起的局部侵染病株,在叶片和花茎上生成椭圆形的淡黄色至黄色大型病斑,边缘不明显,病斑表面生有白色或淡紫色的霉层,以后病叶枯萎。叶片和花茎多由发病处折断。高温时产生较小的椭圆形白色坏死斑。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大葱霜霉菌Peronospora schleideni Ung。孢囊梗单生或丛生,顶端有3~6次二叉状分枝,无色,无隔膜。孢子囊单胞,卵圆形,淡褐色。卵孢子球形,具厚膜,呈黄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卵孢子和菌丝形态在寄主干枯的病叶组织内或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后,成为初侵染源,从植株的气孔侵入,经5~10日潜伏期发病,叶表面形成许多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高温多雨或3—4月高温多雨年份常有病害发生。平均气温15℃时,春秋各发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时,容易发病。连作、徘水不畅、低洼地、阴地等通风不良的病害较多。厚播、施肥过多的苗床,由于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重茬地发病重,阴凉多雨或常有大雾的天气易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选择地势高、易排水的地块种植,并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红皮、黄皮品种较抗病。收获时清理病残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种子消毒 用种子重量0.3%的35%雷多米尔拌种,或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再浸入冷水中,捞出晾干后播种。(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腾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