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fragariae

    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如宝交早生、早红光等品种抗病性强,丰香等品种抗病性中等,丽红、女峰、春香、章姬、红颊等品种易感病;(2)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3)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4)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5)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6)药剂防治。在发病前用60%百泰可分散粒剂1200倍液等喷雾预防。在发病初期选用从草莓苗匍匐茎抽生期开始预防,药剂可选用60%百泰可分散性粒剂8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干悬浮剂600倍液等喷雾,每101次。若台风或暴雨天气,在雨过天晴后,立即选用25%凯润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1次。重点喷雾短缩茎、匍匐茎等近地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