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粘菌病

    症状 病部表面初期布满胶黏淡黄色液体,后期长出许多淡黄色圆柱形孢子囊,圆柱体周围蓝黑色有白色短柄,排列整齐地覆盖在叶片、叶柄和茎上。此时受害部位不能正常生长,或有其他病杂菌生长而造成腐烂,此时如遇干燥天气则病部产生灰白色粉末状硬壳质结构,不仅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害叶不能正常伸展、生长和发育,黏菌在草莓上一直黏附到草莓生长结束,严重的植株枯死,果实腐烂,造成大幅度减产。

    病原物为菌物界裸菌门的粘菌半圆双皮菌Diderma hemisphaericum (Bull.) Hornem.和白柄菌Diachea leucopodia (Bull.) Rost.。营养体由粘变形体或长短光鞭游动胞经同配形成结合子发育而形成的双倍体,多核、非细胞结构的变形体状原质团;子实体由原质团集中分化形成的具一定形态特征的非细胞结构,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孢子壁含有纤维素。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粘菌分布十分广泛,凡有植物生长或有植物残体存在,只要温、湿度条件合适,就会有粘菌生存。栽植过密,田间潮湿,杂草多有利该病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块及砂性土栽植草莓。(2)雨后及时开沟排渍,防止湿气滞留。(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栽植密度适宜,不可过密。 (4)喷洒0.20.1100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45%特克多悬浮液30004000倍液,亩用对好的   50kg。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