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轮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红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中间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呈紫黑色,病健分界处明显。在叶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扩展,造成叶片组织枯死,发病严重时,病斑常常相互联合,致使全叶片变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长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草莓刺环毛孢Dendrophoma abscurans (EII. et Ev.) H.W.Anderson。分生孢子器生于寄主表皮层下,球形,暗褐至黑色,散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无色,有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圆筒形,孢子中具12个油球。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草莓轮斑病病菌随病残叶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随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多次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在广州地区病害多发生于12月至翌年4月,每年均发生,为害严重。当高温干旱时病害则基本停止。在栽培管理上,凡是连作地发病重,田间积水或植株过密的地块病害发生亦较重。

    防治方法  (1)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如章姬乙蜊女、杜拉可、金明星等。(2)培育无病种苗。(3)发现和病叶及时清除消毁。 (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埋葬,消灭越冬病菌。 (5)在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0-20分钟,晒干后移植。(6)长新叶时使用适量的杀菌剂预防。 (7)发病初期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可用5%百菌着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

草莓轮斑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