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褐斑病

    又称  草莓轮纹病  草莓褐色轮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褐紫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斑中部褪为黄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暗拟茎点霉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 et Ev.Anderson。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具孔口。 分生孢子梗内生于器壁上,呈树状分枝,无色。分生孢子近椭圆形,一端较尖细,单胞,无色。 病菌生长温限1535℃,最适2530℃。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 扩大。湖南一带,4月下旬均温17℃开始发病,5月中旬后逐渐扩展,5月下旬6月进入盛发期,7月下旬后,遇高温干旱,病情受抑,但如遇温暖多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频繁出现,病情又扩展,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如新明星、上海早、宝交早、华东5号、10号等。(2)植前摘除种苗病叶烧毁,并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可减少翌年发病病源。(3)田间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混 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27%高脂乳剂200倍液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1次,连喷2~3次。